美中貿易戰起因與中國經濟困境

   資產管理處 林劍秋  

● 美中貿易戰的崛起:
說到2018年全球經濟大事,美中貿易戰無疑占據了頭版頭條。兩國已經向對方數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不等關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12月初,川普和習近平在阿根廷會面後,兩國同意給關稅貿易戰降溫,啟動新一輪貿易談判,兩國正在努力落實特習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未來議將涵蓋所有議題、領域和爭議點,並把美國原定2019年第一天實施的關稅,延長時間到3月2日。

而美國總統川普2/7日一席「3月1日貿易戰休兵期限前,暫不與習近平見面」的談話,讓全球股市憂慮中美貿易戰恐添變數,再加對全球宏觀經濟景氣趨緩的擔憂。包括在農曆春節期間七連漲的美國道瓊指數,7日(美國時間)終止連漲以下跌220點收黑,亞洲的日、韓及香港股市亦全線下跌。由於8日不少A股公司在香港掛牌的H股股價均出現重挫,也成為金融市場後續關注話題。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2018年3月23日簽署了「301條款」備忘錄,對中國銷往美國的1300項約500~600億美元的貨物課徵關稅,揭開了美中貿易戰的序幕。
川普更於2018年09月宣布將對價值20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10%的關稅,標誌著美中貿易戰進入第二回合,貿易戰線擴大,從第一階段的500億擴展到2000億。
中共曾經形容與美國的關係,就像夫妻,可以吵吵鬧鬧,但還要一起過日子。為什麼川普要與中共分離,要打貿易戰,且越演越烈?
川普政府曾經陸續提出的理由,包括:巨大的貿易逆差,完全不對等的關稅,中共不遵守貿易規則,中共強迫美企轉讓知識產權、、等等。
但其最深層的理由,在於現今的美國經濟已經嚴重被中共捆綁,加上美國為了國家安全,必須與中共在經濟和工業上迅速切割剝離。

● 美中貿易衝突的淺層原因:
根據川普在第一時間提出的理由,聲稱是為了緩解美中之間高達37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但是國際貿易是一個複雜的分工體系,順差和逆差、獲利跟損失並不能單純從雙邊貿易的收入與支出來看。

美國對中國形成貿易逆差的真正原因,來自於美國社會長期鼓勵消費,甚至舉債過度消費的結果。所以就算沒有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商品,美國還是會跟其他國家形成貿易逆差。中國的出現支持了美國社會的消費欲望,反而是中國用廉價勞力在支撐美國人的生活水準。

過去十年美國和中國的貨物貿易。
(美國跟中國的貿易赤字, 2017年是3,750億美元,2016年是3,470億美元,年增長高達28%。)

美國和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關稅的百分比。
美國和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關稅的百分比。絕大多數的產業,中國的關稅水平,都遠遠的超過了美國的關稅水平。而乳製品、石油產品,美國的關稅比中國的高。這就是所謂的中國「關稅壁壘」。

● 另一層原因在於「中國製造2025」:
解決貿易逆差只是貿易戰表面上的理由,若從川普總統的競選宣言「美國製造、美國為主」來看,這場美中貿易戰的原因,可說是為了反制中國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
這個計畫其實早在2015年,就由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但在提出時並沒有引起外界的注意。因為這個計畫表面上就如同德國推動的工業4.0一樣,是一個正常的產業升級計畫。
中國的產業升級問題障礙很多,最主要的是美、日、德等先進國家對技術密集商品的核心技術都保護到家。一者,每個技術如果都靠付費取得,在天價的授權費下,成本效益難估算;再者,關鍵性的核心技術先進國家根本不出售,因此就算有錢也無法順利讓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為突破困境,透過「政治力」介入商業,逼投資中國的外國企業必須交出關鍵的核心技術。例如:用法令限制外商設立中國分公司必須要跟中國人合資,而分公司的合資比率也透過法令規定讓外資持股不得過半。
如此,中國分公司的中資股東便可以左右經營權,並想辦法向外商母公司施加壓力,逼母公司透露關鍵技術。甚至直接立法讓中國分公司可以合法的無償「轉移」這些技術。在過去數十年間,包括台灣在內所有投資中國的國家,都早已嘗過類似的苦果、鍛羽而歸。但是中國市場需求的潛力太大,仍然吸引許多企業飛蛾撲火地投資。
而當中國經濟更強,中國市場的消費力也更加驚人,美國此時決定出手對中國掀起貿易戰,歐洲各國與日本也在這個時機點將中國告上WTO。

● 進一層原因在於「美中貿易的結構性變化」:
過去美中貿易的基礎結構,是「中國從美國進口高附加價值的工業産品,美國從中國進口低附加價值的生活消費品,同時在服務貿易方面,例如金融、知識産權、旅遊、留學,中國對美國都是入超。」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這樣的趨勢已經開始轉變。
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美國醒悟繼續依賴最終市場的優勢,靠過度消費來建立經濟榮景是相當危險的。因此在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回過頭去發展自己的製造業,希望能擺脫對中國廉價商品的依賴。
而對中國來說,金融海嘯引發的蕭條也讓中國警覺到依賴美國市場的危險,因此中國希望能推動經濟轉型,從依靠外銷轉向發展內需。
尤其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一帶一路」,揭示中國的野心不僅發展內需,更企圖打造一條獨立於美國之外的「天朝產業鍊」。
如過去20年的全球產業鍊是以中國為主要的製造者,美國為主要的消費者。而習近平想架構的貿易格局,則是中國將製造業轉移到亞洲、非洲的新興國家為生產者,以中國為消費者,其所生產的商品將由中國市場負責吸收,然後把美國跟歐洲排除在這個體系之外。
從1990年代開始中國就在竊取西方的工業技術,但美國為什麼獨獨對「中國製造2025」產生這麼大的反應。因為中國過去發展的是勞力密集的製造業,無論偷取再多技術,跟美國在貿易結構上都是處在互補的關係。
美中貿易是「互補」而非「競爭」其實是一個習近平亟欲擺脫的模式,從一帶一路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計畫來觀察,中國正在努力改變美中之間的貿易「互補」,走向「競爭」的路途!
但現在美中間的貿易結構已經改變,過去互補的好時光已經回不去了。未來美中之間將成為爭奪技術密集產業跟全球最終消費市場的競爭者,「中國製造2025」正是中國對美國高科技工業和川普的「美國製造、美國為主」的挑戰與競爭。
川普現在的動作,可以視做美國打算在中國產業轉型尚未成功前,就提前對中國發起反擊,試圖讓習近平的野心胎死腹中。

● 深層原因「自由市場要如何面對國家級的競爭者」: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美國在20世紀取代英國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是個專制國家,並且以國家主導的戰略有計劃的向美國發起競爭。
這美國採取不管英、法、德等國圍繞著亞非殖民地之間的貿易爭端,在戰爭時期發展工業,在戰後和平的取代英國經濟霸主的地位。
中國是以國家的力量,有系統、有計劃的向美國發起競爭。過去的自由主義者都認為市場所帶來的利潤,能夠讓獨裁國家自動放棄權力,走向民主,或是被人民推翻。但中國發展出一個新的模式,專制政府直接成為市場上的參與者,以國家級的組織與資源滲透、擊潰來自民主國家自由市場的競爭對手。
中國所採取的模式,並沒有迅速的轉變成政治、軍事上的對抗,但卻讓美國面對一種全新的挑戰:主張市場自由,欠缺企業干預工具的美國政府,必須在經濟領域面對努力發展各種工具滲透企業、干預市場的中國政府。

● 最深層原因:
最深層的理由,在於現今的美國經濟已經嚴重被中共捆綁,加上美國為了國家安全,必須與中共在經濟和工業上迅速切割剝離。
但對中國最有利的方向,就是順著川普表面上的藉口,把這場貿易戰操作成是淺層的,為了平衡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因為這麼做可以掩蓋中國透過「中國製造2025」竊取美國技術,再以一帶一路建立排除美國,以中國為核心的跨國產業鍊這項真正的圖謀。甚至營造要美國出售尖端技術或戰略物資來解決逆差。
中共在2001年被克林頓政府帶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用從美國不公平貿易中賺來的錢發展自己的經濟,並迅速虛化美國的經濟、工業和軍事。美國的實體工廠大量轉移到中國,造成美國製造業工人大量失業,也使美國對中國的產品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
除了民生產品,大量的中國製造擠垮了美國的民間企業。在軍工上,美國也日益依賴中國。2017年中共成了世界上鋁的最大出口國,如果中共不賣鋁給美國,美國的軍艦、火箭和飛機都無法製造。在2017年底美國內政部的一份報告中說,在23種關鍵礦物資中,美國要依賴中國進口20種,直接構成國家安全隱患。
1995年以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元素採礦國,但美國僅剩的稀土礦在2015年宣布破產!中共代替了美國,成為開採的主要國家,而從智慧手機到軍工生產都需要這些關鍵礦物質和稀土元素。
美國五角大廈提交一份報告,調查美國軍隊對外國產品的依賴。報告指出,美軍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程度非常嚴重,例如:有安全隱患的中共華為和中興手機,早已打入美軍軍事基地商店。且中共正利用中國製造的電信產品對美國展開偵查。

● 美中貿易戰要達成和談,取決於川普政府的態度:
川普總統上任後,看到了殘缺的經濟和對中共產品的依賴,更是對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和對西方價值的嚴重威脅!。
所以對內大幅減稅,大幅削減不合理的法規,讓製造業回流(美國製造)。對外,開啟了對中共的貿易戰,用高關稅阻止中共的產品大量流入美國。中共對美國的滲透已經非常嚴重,中共要稱霸的野心全世界都看到。
川普掀起貿易戰不是單純為了解決貿易逆差,而是著眼在反制「中國製造2025」與因應美中貿易結構的轉變,可見川普不會輕易被中國放出的小利給「忽攏」過去。
因此就算中國祭出打擊美國黃豆、飛機等產業的反擊手段,川普恐怕也不會輕易鬆手!想達成協議,在於川普究竟要獲取什麼樣的「戰果」?
展望2019年,多位中國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戰恐將持續,因為中共不太可能依美方要求,徹底改變產業政策等結構問題。
依川習會的共識,雙方在2019年3月1日前若無法達成共識,美國將在3月2日開始調高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
川習會後中方確實在履行川習會的部分承諾,但貿易談判的目的不僅是讓中方購買更多美國商品,更重要的是中方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
川普政府表示,中方目前的舉動,離美方的談判最終目標結構改革核心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即使達成協議,中方是不是去真正落實和兌現承諾?都還需能夠進行”實質查核和執行”。

● 中共對川普判斷失誤,貿易戰露敗象
美國重申,中共在2000年加入WTO後沒有按規則辦事,幾乎是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但對美國進口中國的產品課以高關稅,中共一直偷盜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等等,美國與中國長期存在巨大貿易逆差。
美國加關稅的目的是減少貿易逆差,要中共遵守國際規則,真正開放市場。而中共方面,不僅不肯改革,且數度向美國產品採取報復性的增加關稅。但不僅沒有效果,還招來川普政府更嚴厲的大反擊。
美中貿易問題,並非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或者中國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出口產品,就能達成某種協議。調查報告指出,中共至今仍未改變不公貿易行為,持續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以及強制技術轉讓等問題。目前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涉及到很多錯綜複雜的問題,沒有「快速或簡單的解決方案」。

● 中國經濟全面下滑,2019年險象環生
2018年的一年間,中國經濟走勢出現顯著下滑,12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4%,成為跌破50榮枯線的月份,且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低,顯示製造業正在衰退。
伴隨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美中貿易戰給中國製造業帶來的衝擊正在顯現,新2019年,中國經濟又會走向何方呢?
穆迪公司則預估,中共如果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應對懲罰性關稅,中國2019年的GDP增長率將降低0.3到0.5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2019年的GDP增長率將放緩到6%。中國2018年前三個季度的GDP增長率為6.7%。
另外,中國各城鎮的大批閒置房,正成為國內乃至全球經濟的重大隱患。中國許多地方房價正在下滑、銷售中心門可羅雀、房地產開發商債台高築。
樓市泡沫更暴露了中國經濟的假象,樓市牽扯到製造業,相關產業還有礦業、炒房經濟、建築業、運輸業等。

● 總結:
川普和習近平在阿根廷G20會面後,美中同意啟動新一輪關稅貿易戰談判,藉時間延長以達成重要的協議共識。
但中國將貿易戰操作成是淺層的平衡貿易逆差,離美方的結構改革核心的談判最終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貿易戰對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體系已造成明顯影響,如何讓衝擊減至最低,將是習近平政權要面對的最大考驗!
過去的全球化只有一條主要以美國為最終市場,中國為最大製造國的產業鍊。所以各國廠商的佈局很簡單,那就是將生產重點放在中國,將銷售重點放在美國。但中國現在也在打造自己的產業鍊,而美國已經不會坐視不顧,未來世界恐怕將出現兩條產業鍊。
這次貿易戰是未來美中經濟分道揚鑣的開端,即使貿易戰達成協議,但不代表真正的「和平共處」降臨,而是揭開一個全球化經濟從單極走向雙極的序幕。


專欄文章免責聲明

永誠國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專欄文章之內容皆來至公司認可之資料來源,但不保證其完整性及精確性,文章內容所提及之各項業務,財務等相關檔案資料及所有的意見及預估皆基於本公司特定日期所做之判斷,故有其時效性限制,爾後若有變更,本公司將不做預告更新,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提供或遊說為買賣股票之投資依據。投資人應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本專欄文章之著作本公司所有,非經本公司同意,文章內容不得以任何形式引用,轉載或轉寄。